年輕人必須理財的理由
貧富差距拉大的現實
近30年來,台灣的貧富差距從16倍擴大至66倍,資產分配日益不均。高房價和低薪的現實讓許多年輕人選擇「躺平」,放棄財富累積的努力。但理財專家楊倩琳指出,這種心態只會讓財務困境加劇。她強調,年輕人不需要有巨額收入,只需從投資理財的基本功入手,每月存下3000元,結合631理財法,也能逐步累積財富。

時間與複利的力量
理財的最大武器是時間與複利。即便每月只能投資3000元,找到長期穩定報酬率6%的標的,30年後也能累積300多萬的資產。隨著收入增加,若能提高月投資金額,累積財富的速度將更快。因此,投資理財的關鍵在於早開始、小額起步,並堅持長期執行。
如何實踐631理財法?
分配薪水比例,養成先存後花的習慣
631理財法建議將薪水分為三部分:
- 60%用於日常開銷:支付生活必需品、交通、娛樂等。
- 30%用於儲蓄與投資:確保資產穩定增長。
- 10%投入保險或自我提升:購買課程或參加講座,提升長期競爭力。

例如,若每月薪水3萬元,可在6日設定自動扣款9000元進行投資,避免“先花後存”的窘境。隨著儲蓄增加,可以將比例調整為3:6:1,加速財富累積。
從泰國房地產的案例學習
楊倩琳透過泰國房地產的投資,累積了可觀資產。她將房租收益自動投入高配息ETF,藉由複利效應,在短短3年內累積出30多萬元本金,再投資下一間房產。這種策略充分體現了投資理財中「先存再花」的重要性。
核心與衛星配置:333法則的靈活運用
核心配置穩健增長
333法則主張將每月可投資額分為三等份:
- 核心部位:投入穩定的大盤指數型ETF,如0050或00922,確保穩定收益。
- 衛星配置:選擇主題型ETF,例如AI、5G、半導體產業,抓住未來趨勢。
- 短期靈活:部分資金可用於短期波動性較高的標的,增加資產增值潛力。
分散風險的智慧
核心與衛星的投資策略,平衡了穩健增長與風險承受力。投資者需根據自身風險偏好,選擇適合的資產配置,避免集中風險導致財務危機。
常見問題Q&A
什麼是631理財法?
631理財法是指將收入的60%用於日常開銷、30%儲蓄與投資、10%用於保險或自我提升的理財方式。
投資理財一定需要高薪嗎?
不需要。即便月存3000元,也能透過長期複利效應累積可觀財富。
333法則適合哪些人?
333法則適合希望分散投資風險的小資族和穩健增長的投資者。
哪些ETF適合小資族?
適合小資族的ETF包括大盤指數型(如0050)、高股息ETF(如00922),以及主題型ETF(如00927)。
總結
無論是透過631理財法還是333法則,小資族都能從月存3000元的習慣開始,逐步打造自己的財務未來。理財的關鍵在於及早起步、持之以恆,並善用時間與複利的力量。只要堅持規劃與執行,小資族也能實現財務自由,擺脫“躺平”困境。